2013年,我省获国家科技奖励成绩斐然。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我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20个项目获得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项。其中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领衔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实现我省主持完成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零的突破,这是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项目。
获奖项目中,我省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有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其中由湖南省电力公司陆佳政主持完成的“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由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尹泽勇院士主持完成的一专项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中南大学吴敏完成的“时滞系统鲁棒控制的自由权矩阵方法”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中南大学钟宏主持的“硫化矿新型高效捕收剂的合成技术与浮选应用”和余志武主持的“新型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制备技术及应用”2个项目及国防科技大学完成的一专项项目分别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中联重科喻乐康主持完成的“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湖南大学韩旭主持完成的“复杂装备数字化设计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经过20多年的攻关,建立了光温敏不育系的两系法杂种优势有效利用的新途径,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的主要限制因素,在7个方面取得了创新与突破,使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国际首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确保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世界领先地位。运用该技术,分别于2000、2004、2012年先后实现了我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三期育种目标,实现了超级杂交稻超高产、米质优、抗性强的有机结合。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推广区域遍布全国16个省,有20个两系杂交稻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主推品种。2005-2012年,两系法杂交稻连续8年蝉联杂交稻品种年推广面积第一,近3年,全国推广面积前3名的杂交稻均为两系杂交稻。安徽、湖南等省的两系法杂交稻种植面积超过了三系法。截止2012年,该项目组培育的两系法杂交稻已累计种植4.99亿亩,总产2358.2亿公斤,增产稻谷110.99亿公斤;总产值5777.59亿元,增收271.93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新的科技途径。
“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通过原始与集成创新,取得集理论、技术和装备于一体的系列成果,开发了国际首套电网覆冰预报系统,研制了高可靠的电网覆冰监测与决策系统,发明防冰闪跳闸的复合绝缘子和防倒塔的冰灾防治成套装备,形成电网冰灾预测、监测、防跳闸、防倒塔等系列技术与成套装备。2008年冰灾后,项目迅速在8省区132家单位1023条线路广泛应用,成功应对2009-2013年多次冰冻灾害,未发生倒塔断线和跳闸。装备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实现了销售收入12.5亿元,利税1.98亿元,节约投资63.5亿元。(来源:省科技厅)